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第二代嘉義製材工場四呎帶鋸機作業情形

第二代製材工場主要是以檜木興建的木構造建築,在建築的東南角為目立室,即為修整鋸條的空間;而送材口位於製材工場東側,東北側有水路與貯木池連接,可由貯木池透過水路將木材送入工場。於工場內的水路上方設有吊掛機具,懸吊架與工場短向平行,使吊車將木材吊起後,經橫向移動後再將木材放置到工作地點。 製材工場內有兩條送材車搭配5呎大割、4呎大割(或寫作中割)帶鋸機各一台,較大的5呎大割帶鋸機位於南側、4呎帶鋸機則位於北側,於兩台帶鋸機之間設有輸送帶(コンベア),可自動將5呎大割機縱切後的木材送到4呎機械處作切割加工。在本照片中,可見到4呎帶鋸機與送材車之樣貌,以及輸送帶之運作情景。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
  • 取得方式
    獲贈
  • 管理者
    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
  • 撰寫者
    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
  • 創作者
    不可考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