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太歲殿

太歲(又稱太陰、歲陰)是中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並相反運行的星。起初,由於人們仰頭觀測天體運行時,所用來標明的地理方位,常常與生活中所習慣的方位顛倒,所以上古的觀測者為了方便起見,便假設了地面之下的一個星體「太歲」,其運行方向與歲星相反,如此一來,當人們使用太歲記年時,太歲的方位移動方向,就與地理上的習慣(北上南下、左西右東)相符合了。太歲最早出現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歲的信仰則是從避歲星的占星術中分化出來的,兩種信仰在戰國時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漢代以後才逐漸釐清。 《續文獻通考•郊社八》:「太歲者,十二辰之神。木星一歲行一次,歷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為陽,自午至亥為陰,所謂太歲十二神也。」古書云:「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 古人將周天分成十二段,每段對應一個地支,稱為一次。而木星每十二年繞太陽一周,大致上每歲運行一次。而地支又與生肖相對應,所以當太歲運行到某個生肖的位子,屬於該生肖之人,唯恐觸怒太歲於己不利,便需要前往寺廟祭拜,以祈福消災,此活動便稱為「安太歲」。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參考資料
    道教總廟三清宮 三清道祖 道教經典,何謂太歲,http://www.sanching.org.tw/me68
  • 撰寫者
    王立宜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