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161213【新聞稿】學生學習歷程,才能彰顯偏鄉與弱勢學生升學的公平正義

2016年12月13日報載,教育部陳良基次長出席學思達亞洲年會,提及對考招新制中的學習歷程感到憂心,表示學習歷程不利偏鄉學生,偏鄉學校的紀錄可能會有問題,因為「孩子恐怕沒有那麼多能耐」。此番發言,令人感到錯愕與不解,學生學習歷程在教育部、招聯會早已討論許久。長期以來,對偏鄉與弱勢學生,造成不公的最重要原因就在於以聯考成績升大學,而學生在校學習歷程正可以平衡此一不公平。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簡稱全教總)舉出駱明慶教授於2002年發表的論文,他的研究打破「考試是公平」的迷思,也顯示,以筆試定終生的聯考對弱勢、偏鄉的不公平,而採計在校成績的繁星確實也把上台大的機會帶給更多弱勢地區,達成學生來源多元化的具體證明。全教總再指出,根據清大、政大、中山大學等校的研究數據,也可說明繁星採計學生在校成績、申請入學採計了學生備審資料,均反映出學生在高中三年學習歷程的重要和價值,更能彰顯升大學的公平。對外界擔憂造假,全教總認為可以取消錄取資格,集體則可立法規範偽造文書等刑責,來加以杜絕。並提出建置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及大學設專責招生辦公室,提升審查的公平與品質等二點主張。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清松
  • 創作者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6/12/13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