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161006【新聞稿】是否教注音應回歸課程模式思考,勿過度苛責幼教師,以利幼兒正常學習成長

注音符號學習是許多小一新鮮人的大挑戰,2016年「注音符號的學習不必偷跑」(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blog-detail?id=3239)一文,引起家長及老師之間討論幼兒園該不該教注音?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簡稱全教總)聲明,幼兒園教學以統整課程為主,課程規劃首重「培養幼兒的能力」。好的幼兒園不用強迫孩子記憶、背誦或習寫注音,而是把語言學習,融入到各式的教學活動及情境規劃中,讓孩子沉浸在有意義的文字或符號的環境中,讓孩子對其有興趣、有運用的動機與需求,進而主動建構對文字和符號的認識,這才是專業教保人員和幼兒園應該帶給孩子的學習經驗。全教總提醒家長,不應過度迷信傳統分科教學,強調注音符號精熟學習的幼兒園,不是好幼兒園,也不應把教會注音的工作強加諸在幼兒園教師身上,應把注音符號教學的專業權回歸給國小教師。全教總再次強調,規劃兼顧幼兒身心發展的統整課程是幼兒園教保人員的專業,家長應支持與肯定幼兒園不以精熟為目的,而是將文字、符號的認識,融入教學活動中,並在進入小學後,耐心的陪伴孩子面對注音符號這個挑戰。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清松
  • 創作者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6/10/06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