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祖民間閩劇團發展沿革

依據《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盤點自民國40年代至70年代,馬祖致力於推廣閩劇之民間閩劇團發展,最早為民國46年(1957)津沙的閩劇社公演,有40幾人共同參與,為民眾自組的閩劇社,讓閩劇在馬祖得以薪火相傳。

民國47年,馬祖一帶有退伍軍人組成的「馬祖業餘閩劇社」;民國50年,北竿鄉塘歧村之蕭王府同興社社友成立「閩劇團」。

民國63年,臺北市福州同鄉會成立「業餘閩劇社」,指導後進,許多同鄉子女皆可免費學戲;民國66年,「臺北市閩劇改進會」成立,對於閩劇的保存與改編,頗具成效。臺北市福州同鄉會逢年過節必推出連臺大戲,巡迴臺灣各縣市,或邀請馬祖福州同鄉會演員聯誼演出,成為鄉親聚會必備的藝文活動。惟90年代該劇團因藝人與文武場樂師年邁凋零,演出活動已銷聲匿跡,箱官周木端辭世後,乏人重理的衣箱行頭全數轉贈予馬祖福州同鄉會。

民國69年,桃園旅臺「馬祖福州同鄉會」鄉親,成立「海豐業餘閩劇社」,延續東引「海風劇團」之風,在桃園一帶演出,並於民國72年海豐業餘閩劇社返馬展開為期12天10餘場巡迴演出。但隨著閩劇式微,該社維持幾年後逐漸解散。

基本資訊

  • 地點-縣市區
    連江縣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雲台文化協會(2008)。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頁57-58)。連江縣:連江縣政府文化局。
  • 時間起
    195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