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校營養午餐

民國五十年代,戰地政務委員會鑒於馬祖地區資源缺乏、衛生環境不佳,學童感染蛔蟲比率極高,且普遍營養不良。在農復會協助之下,一方面發給驅蟲藥讓學童服食,另一方面在國小設置牛奶站,每日提供一杯牛奶免費飲用,以補充營養。

學童服用驅蟲藥後,像蚯蚓一樣的蛔蟲從肛門拉出,或從口中吐出,更有人在做早操跳躍運動時,跳著跳著就從股間滑出一尾蛔蟲,在腳邊不停扭曲蠕動。

學校以鋁質水桶盛裝消毒過的井水,加入大包奶粉攪拌沖泡,有一股很濃的氯氣味道,許多人喝不習慣。也有人因為體質關係,喝了牛奶就「漏洩(馬祖話:拉肚子)」,往往口中含著,趁老師不注意轉身吐掉。

民國55年起,農復會補助地區營養午餐,除了牛奶,還有青菜、豬肉、米飯等。每餐一元,每個月要繳交30元營養午餐費用;即使如此,仍有學生繳不出30元營養午餐費。

繳不出餐費的學童,學校另有變通辦法,可以從家裡取自種蔬菜,或海上漁獲抵繳費用,但每班仍有多人中午回家用餐。

基本資訊

  • 地點-縣市區
    連江縣
  • 撰寫者
    劉宏文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連江縣志教育志(103);馬祖日報(民國51年5月4日;民國55年5月16日)
  • 時間起
    196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