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大湖撫墾署轄內部落的地圖,於日治初期所繪製。由南邊的食水坑溪至北邊的南港溪,約36公里,而本圖現今的範圍約為卓蘭鎮食水坑苗55線路口至臺3線三灣鄉大河村的區域。本圖的左邊為北,其他方位依此類推。
圖內中港溪支流、大湖川支流、哆囉固溪及大湖川現今分別是南港溪、獅潭川(明德水庫上游)、景山溪及後龍溪源,食水坑溪現今為苗55線公路貫通。撫墾署的境界線走向以南港溪為界,由神桌山向西接到三灣鄉大河底的山棱線,南下至南庄鄉蓬萊轉往加里山的棱線再接司馬限山至北坑山連接馬那邦山的棱線再經司令山、老莊溪、大克山接食水坑的苗55線,接至大安溪,此便為撫墾署的範圍。西方及東方之牛頭山分別是現今的雞籠山、龍船山的棱線以及横龍山、虎山的位置所在。 在許多古老的地圖中出現相同的地名其實是很正常的,由於以前大部分山區不易到達,只能先打聽或詢問,而當地人都只知大概方向,無法指出正確位置,導致後來在做調查時就產生許多相同的地名。另一方面,由於原來地圖的地名都是大範圍,然而在開墾後出現許多的小地名,加上大地名仍然存在的關係,因此也就有了同一個地名卻出現在好幾個地方的問題產生。因此,不難理解此圖為何會有不同地卻同名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