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竿芹壁天后宮的扛乩文化

「扛乩」文化為馬祖北竿地區獨有的民俗文化體系,自福建原鄉泉州傳入北竿時間可追溯至清末光緒年間,已內化為北竿地區的宗教信仰,屬於文化資產保存法之無形文化資產之民俗範圍。「扛乩」為透過抬著降有神靈之輦轎方式,以向神明問事解惑,一般信眾多是詢問生老病死亦或中邪等事。依據2019年連江縣政府委託案《連江縣縣定古蹟「芹壁天后宮」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執行「扛乩」儀式的團隊一般具有負責抬神輿的轎夫稱為「乩腳」或「轎腳」,芹壁天后宮的「乩腳」有好幾組,臨水夫人、通天府等神祉皆會有屬於自己的乩腳,「桌頭」則由年長資深的乩腳擔任。

其中鐵甲元帥透過扛乩儀式繁地與居民直接溝通,指導照料芹壁聚落的大小事,有時顯示神蹟,更加深在地居民的信仰強度,儼然已成為芹壁地區之守護神。因此於2018年12月至2019年期間,每次召開天后宮修復討論會議,廟方皆依本地習俗以「扛乩書寫指示」,請示鐵甲元帥確認指示修復方案內容。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果相建築事務所(2019)。連江縣縣定古蹟「芹壁天后宮」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連江縣: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所屬族群
    其他
  • 所屬族群說明
    閩東文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