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柴油動力機器桶

早期農村倚賴人力,50年代開始引進農業機器,降低人力的需求。而被俗稱為機器桶的脫穀機,三四十年前取代人力踩踏的脫穀機,或更早期的摔板、摔桶。農夫手工割稻後,一束束的拿到機器桶前,機器上方有個佈滿鐵釘不停滾動的圓筒,而採收的稻子,將上方稻穗的位置,靠近至滾動的圓筒。稻穀就打入下方儲穀桶,雙手左右的翻轉,就可快速地將稻穀打落到儲穀桶。而機器桶的廣泛的被應用,讓收成的速度加速。當然現在已經不用這樣的機器桶,收割的農機可以完美的收割、脫穀一氣呵成。而機器桶依然被老農或小農收藏,偶爾小農辦理體驗活動時,還是會拿出來使用,讓大家體驗從前農家的辛苦。

基本資訊

  • 地點-縣市區
    宜蘭縣
  • 撰寫者
    林琨堯
  • 貢獻者
  • 時間起
    2019/04/2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