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暝與迎神遶境為馬祖元宵期間重要的慶典活動。擺暝為馬祖方言,意指於夜晚擺好供品祭神之儀式,是閩東文化馬祖禮俗的重要資產。每年元宵擺暝,由當年負責慶典籌辦的福首(即主負責人)張羅所需祭品,包含訂購牲禽、擺設供品、察望香燭、留廟守夜等。 西莒威武陳將軍廟總帳本記載,民國74年(1985年)農曆正月二十六日夜慶賞元宵,供奉祭品包含豬隻牲禮、香線、白箔、紅紙、框酒、糖果、冥衣、中孔炮等數項類別。根據帳本收錄,該年收酬神費26,928元,所購金紙與供品花費合計26,118元,總計加減扣除後餘存馬幣810元。 根據查詢及訪問地方耆老之註釋: 1.「每主」為「每戶」之意。 2.「孔」為孔炮、冥衣量詞,即為捆。 3.「框酒」為下酒菜。 4.「念」通「廿」,二十之意。 5.「馬幣」又名「馬祖幣」,為戰地政務時期「限馬祖地區通用」的錢幣,及所謂的「外島券」,馬幣發行時間為民國46年11月30日,至民國78年9月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