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舊山線三叉供應製糖原料

日治時期,殖民政府為發展糖業,與大資本結合,將過去僅分佈於濁水溪以南的蔗園、糖廠,向北部山麓、丘陵延伸,就算相較南部平原氣候不宜、交通不便,種植範圍仍在全球市場的需求、以及財團的大規模投資基礎下不斷擴張。在「台灣糖業圖」中,可看到昭和年間西部稍平坦的地區幾乎全是糖業發展區域,舊山線途經的三叉、內埔等地都已被納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月眉製糖廠的原料區域。

1920年代日本經濟波動,許多會社面臨被大財團收購的命運。大正8(1919)年藤山財團集資經營的「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在苗栗設置苗栗糖廠,並陸續收購新高製糖、昭和製糖、帝國製糖、東洋製糖,使其糖業版圖擴展至嘉義、彰化、台中、苗栗、新竹、台北、宜蘭,成為台灣中北部最大規模的製糖會社,苗栗糖廠、月眉糖廠作為製糖基地。為了增加原料收集範圍,藤山財團開闢了苗栗、銅鑼、通霄、苑裡等地的五分車鐵路,並進而轉向三叉的拐子湖、雙連潭、三叉河等地收購土地設置蔗園。戰爭爆發期間中南部平原的製糖工廠遭空襲破壞,月眉糖廠與苗栗糖廠反而因為在山麓與丘陵間,受地形保護而能持續製糖,產量不減反增,並在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改組為台糖第一分公司。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彭力妍、魏筱君、林芳正,《尋找山線2》,苗栗市,2003,苗栗縣文化局
  • 時間起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