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火車動力從蒸汽機車到柴油機車以至今日的電力機車,它們用速度翻新著臺灣鐵道發展的歷程,也書寫出不同的時代記憶。明治41(1908)年舊山線完成,串起臺灣西部縱貫線的通車,蒸汽火車領航,那黝黑笨重、夾著嗚嗚巨響與大量土炭濃煙的蒸汽機車(這裡指俗稱的火車頭),便叱咤了半個世紀的鐵道風光。
直到1960年代,四輛R20型柴油電氣機車加入縱貫線運轉,少了煤煙的柴油動力機車,加快了火車奔馳的身影;1970年代縱貫線開始進行全線的電氣化工程,1979年7月1日全線完工,電力機車又引領臺灣鐵道史邁入另一個紀元。隨著火車動力的演變,行駛速度從蒸汽機車最高時速的85公里、柴油機車100公里,提升到時數可達130公里的電力機車;機車,不僅扮演著速度的關鍵,也往往是鐵道風景的主角,同樣的景緻搭配不同的動力機車,百年來成就了多少鐵道攝影的經典,而舊山線在停駛前,更以青山綠水、隧道鐵橋的迷人背景,為不同世代的機車記錄鐵道技術的演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