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業改良場產地鑑別實驗室 (108年竣工)

茶產業為臺灣高經濟價值作物之一,年種植面積約1.2萬公頃,產量約1.4萬公噸,產值高達60億元以上;惟近年來受到越南、印尼、泰國及中國大陸等地,引進相同茶樹品種及製造機具、技術,仿製生產「臺式烏龍茶」之影響,造成消費者對產地標示不實之質疑,不利於臺茶整體產業發展。
爰此,茶改場於數年前開發茶葉原產地鑑別技術,期透過感官品評、產地茶樣之多重元素分析及品種DNA指紋分析等綜合判別技術,以協助國產及進口茶產地判別。2017年(民國106年)農委會林聰賢主任委員業指示茶改場應建立專責之茶葉產地鑑定實驗室,故茶改場規劃以二年為期逐步完成擴增整建實驗室硬體、增加儀器、人力及完備實驗室運作等,以提升茶葉產地鑑別實驗室量能,總經費為新台幣2,230萬元,並於2019年(民國108年)竣工。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戴佳如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