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因應機械化採茶的栽培方式之改進試驗-茶樹密植方式比較

        茶業改良場場長吳振鐸先生在1975年(民國64年)為導入機械採收(單人式採茶機或雙人式採茶機),利用臺茶一號測試密雙行種植(行距1.8公尺、左右雙行距30公分、前後株距30公分)、疏雙行種植(行距1.8公尺、左右雙行距45公分、前後株距45公分),並與單行種植(行距1.5公尺、前後株距30公分)對照。在第4年調查樹高、樹冠寬面與茶菁採收量。

        試驗數據結果顯示,樹高生長量沒顯著差異,疏雙行種植種植樹冠面最寬。密雙行種植茶菁採收量最高,與單行種植(對照組)相比多了3成的產量。

        近年茶業改良場推廣乘坐式採茶機解決缺工問題,為提高單位面積採收量,鼓勵農民採用雙行種植法,不過茶樹行距180公分,左右雙行距30-40公分,前後株距40-45公分,並在茶行前後兩端保留2.5公尺的供機器作業迴轉空間。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部分資料來源:民國六十七年年報
  • 撰寫者
    黃惟揚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78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