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坪林祥泰茶業有限公司提供之早期(年代不詳)坪林地區農民之房舍。由照片中可以看出,當時農民的房舍相當簡陋,屋前平地為剛採收之稻田,屋後山坡地是茶園。
坪林地處叢山峻嶺之間,先民拓墾初期,考量距離市集過遠,出入群山的交通極其不便,因此,只能就地取材,來解決居住的問題,從初期的姑婆芋葉片和茅草覆頂到土角屋、土塊厝、石版牆等,都具有巧思及特殊風格。其中茅草屋取材最容易,花費最便宜,只要取當地石跌築屋,搭好木材樑柱,獲得初步架構,屋頂以竹木編成網架,覆以芒草,圍上竹片加強即成(如圖)。茅草屋頂具有冬暖夏涼、抗風避雨之良效,先民以此類建築為農舍者多,但是每逢颱風時期,時常發生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情形,需要勞師動眾將屋內的滲水去除,但對當時的農民來講,溫飽比居住來的重要,因此,只要基本的遮風擋雨,以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就已經足夠。
因此,屋前之水田種植水稻,取得足以果腹之糧食,屋後山坡地種植茶樹,採摘茶菁販售(因為建築物看起來並無製茶空間)獲取現金,在極為艱困下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