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機械由英國人威廉‧傑克森(William Jackson)於1872年在印度的阿薩姆省所發明,因而取名稱為傑克森(Jackson)揉捻機。
該機由高砂鑄造株式會社於昭和10年(1935年)所製造(於日治時期1917年(大正六年)9月在臺北市太平町成立的「高砂鑄造株式會社」,該社為鹿港辜家家族產業,由辜顯榮擔任社長),屬於「雙動揉捻機」24 吋機種,結構為生鐵鑄造面塗淡藍色漆、黃銅鍛造的茶葉揉捻區域以螺絲固定於生鐵結構,揉筒的頂部裝有壓蓋,筒之上半部有一形如漏斗之巨口,方便讓茶葉從此口送入筒內,揉捻盤因需與茶葉接觸用黃銅構成,盤面裝有數根突起銅條,以便於摩擦及捲曲茶葉,中央凹陷處設有堅固活板門,茶葉即由此門移去。
本揉捻機現存於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製茶工廠內,乃由隨林口茶業傳習所搬遷分山分場之重要文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