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三井合名株式會社大豹茶廠茶葉品管線作業情形。由照片中可以看到有三條品管線,茶葉由照片近端之裝盛斗倒入,油炸民控制投入下方輸送帶之茶葉量,輸送帶兩側由著工作服戴帽之品管女工,住要是剪除夾雜物、老葉、粗梗及為妥善揉捻之茶葉。
三峽群山圍繞,氣候多濕低溫的坡地,是適合茶樹生長的環境,於清代1865年開始,洋商與政府持續推廣與開墾,植茶面積迅速增加。
1920年代三井合名會社投入大量資金、人力與設備,拓展三峽的茶葉產業,引進現代化紅茶製茶技術與茶園管理技術、育種技術等,並在北部地區陸續設立八座製茶工廠,其中三峽地區大豹製茶工廠最大,規模是當時東亞最大製茶廠,大面積的茶樹栽培與採收加工等作業,都是須要龐大的人力來支持,才能維持茶產業的興旺,在日據時代到光復初期,是三峽茶葉的黃金時期,對地方人民生活與三峽的發展,極其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