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谷農會比賽茶包裝演變-民國77年(1988)冬茶二梅

鹿谷農會比賽茶包裝演變-民國77年(1988)冬茶二梅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鹿谷農會比賽茶包裝演變-民國77年(1988)冬茶二梅

圖為1988(民國77年)鹿谷農會冬茶優良茶競賽「二梅」等級之包裝。鹿谷農會舉辦之比賽茶等級,分為頭等(含特等)、貳等、參等、三梅、二梅、優良與未入圍共7級。

茶葉的消費習性是需要當場試喝品茗,才能安心選購,要改變數百年來的茶葉消費方式不容易,因此鹿谷鄉農會藉由舉辦比賽茶,逐步建立茶葉分級包裝制度,使消費者得以購買道具公信力與品質保證之茶葉,提升產品商業化及品牌化的行銷層面。為求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評審時採符合ISO3103國際標準之評茶方法與器具,以定時、定量、定溫、定器之科學方式處理,由凍頂烏龍茶評茶流程來進行,篩選品質優良的茶葉。此外,為提高優良茶年度間之辨識度,包裝每年更換,同一年所有等第的茶包裝除右側用貼指標示品級不同外,所有等第之包裝均相同,也成為此項比賽之特色。

1988(民國77年)東茶,共有3,953件,由何信鳳分場長與林啟三技正擔任主審人員,並由培訓的茶農擔任初審人員,本屆特等獎得主為邱正彥。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鹿谷農會比賽茶包裝演變-民國77年(1988)冬茶二梅 / 撰寫者:林儒宏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23553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林儒宏
時間起
1988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