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間遊藝─高蹺陣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高蹺又稱「高蹻」、「高腳」、或「走高足」,是早年民間遊藝中最令人引頸盼望的節目。民國五十年代馬祖南竿地區有高蹺隊的成立,尤以介壽村為最,過年時於廣場並巡迴環島表演,北竿、莒光各鄉亦皆有成立,且在廟會年節時擔綱演出。

高蹺是用長木槓削製而成,上端略成半圓形、上半段有一可踏腳的橫樑,將之固定縛腳綁在小腿間,可以跳跑追舞。為了使遊藝活動更為生動活潑,在進行高蹺動作的當下,會配合說唱藝人的唱詞,並用傳統樂器,胡琴、笛、簫為唱曲伴奏。另外,也會以鼓板鑼板來配合高蹺行進走停節拍:如傳統伬唱唱曲拍錢套、真鳥囝、民間小調、賣蜆仔、賣洋桃;亦有演唱令人捧腹開心的國語歌謠如:拜年歌、鳳凰巢、大姑娘進城等;表演者裝還會扮成各種角色,如:三藏取經、八仙過海、七仙女等。

時至今日,馬祖地區的高蹺遊藝已不表演伬唱,頂多只穿上戲服,略加打扮表演簡易的平衡功夫而已,隨著時代進步傳統的民俗技藝已走向夕陽。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雲台文化協會(2008)。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頁14、53-54)。連江縣:連江縣文化局;連江縣國中鄉土教材;連江縣志文化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