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閩東歌謠─童謠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馬祖童謠來源不一,有的在全中國均流行,來源已不可考;有的流行於福建沿海一帶,應是隨先人移居而傳入;亦有的是後來住民所自創。童謠的語言樸實,通俗易懂,詞中融入人文、風俗、自然、算數等內容,在早期的馬祖社會,可說是稚齡兒的啟蒙教材。

由於先民留下來的童謠,許多僅存唸白而無曲,於是開始有地方文化人士努力蒐集童謠,再重新編曲、譜樂,提供給教育單位作為方言教育的教材,使童謠成為振興母言及地方文化的重要環節。同時,亦有地方文化人士投入童謠的創造及表演,為原本存於鄉野口口相授的馬祖童謠,重新賦予藝術層面的新價值。

馬祖童謠多半節奏鮮明、押韻和諧,且為使兒童容易記憶、學習,字句常有反覆吟唱特點。內容種類眾多,馬祖的風俗民情、人文歷史、物產食物皆可見,成為一窺馬祖早期生活的另類史料。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雲台文化協會(2008)。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頁74-75)。連江縣:連江縣文化局。
  • 所屬族群
    其他
  • 所屬族群說明
    漢民族
  • 保存者/保存團體
    連江縣鄉土語言推動小組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