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防空洞

「防空洞」與「防空壕」,在馬祖列島上是常見的軍事設施。每個村落至少有四、五座,每一所學校至少有一座。村莊中的訪空洞是按鄰分配,目的是方便村民,在戰時能迅速的進入掩體。

防空洞的結構「很粗壯」、很堅固,有許多是靠美援建造的。為了「拍照存證」和宣揚中美邦誼,會在醒目處塑「握手」圖案,並寫上「中美合作」等字樣。經過823炮戰之後,兩岸有默契,單號的夜晚,大陸會對金、馬射擊,這就是俗稱的「單打雙不打」,這對戰地居民的生活影響很大,民國58年(1969)10月之後,連電影院單號晚間也不營業了。長住馬祖的人都知道,單號晚間7點左右開始射擊,往往是先北竿,再南竿,每一個目標打三發。只要在吃過晚餐之後,聽到遠方一聲輕輕的「悶雷」響,五、六秒之內,砲彈就飛臨馬祖上空。若是聽到如同撕破布的聲音,表示彈頭越過你的頭頂落在遠方。若是聽到短短一聲「咻」,這顆砲彈的落點就在你附近,你得立刻做出適當的反應。

民國59年3月1日晚間9點,對岸射擊,一顆砲彈正中馬中(當時全名為福建省立馬祖高級中學)二樓教室。幸運的是,樓下的高二同學已經下晚自習了,若提前十分鐘,那後果不堪設想。從此以後,每逢單號晚上,教官就早早的催促同學進防空洞。那是空氣不流通的地方,燈光昏黃,也不是理想閱讀的空間。雖然人手一冊,但能定下心來看書的少之又少。在男女生不敢「搭理」的保守年代,唯有此時有機會近距離排排坐。所以,「第一線」的男生多半靦腆的不敢直視。後方的男生,個個神采飛揚,有時評頭論足,有繪畫天分的人,甚而替遠處心儀的女生畫人頭像,…快樂的心情,降低了許多「肅殺」緊張的氣氛。

今天介壽國中(現址原為馬祖初中)防空洞(名為澎湃堡,如照片所示)前的大壕溝,馬祖話說「交通壕」或「戰壕」,它也有防護功能,為初中第四屆、第五屆學長挖掘的。今天順便舊事重提,一則介紹建物,同時也向當年辛苦的學長們,致上無限的敬意。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高志
  • 創作者
    陳高志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1/04/03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