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牛奶供應站

此照片取自連江縣政府社會教育館(後改制為連江縣文化處)於1996年出版之《連江縣老照片專輯 時空寄情~馬祖》一書。 

在馬祖人的觀念中,牛奶是奢侈品。即便是媽媽奶水不足時,都是餵之以「米糊」或「麵糊」,絕不敢奢想買奶粉讓嬰幼兒充饑。「米糊」或「麵糊」,顧名思義是由大米磨的,麵粉調的,論營養價值當然比不上奶粉,它只能有飽足感而已。

我不知道美援奶粉何時來到馬祖,但是,記得823炮戰前後的食物救濟品中,就有奶粉、牛油、麵粉、包榖粉、大紅豆…等。雖然有許多奶粉是結硬塊的,但是在貧窮年代,鄉親們還是心存感念的。我第一次喝學校的牛奶是在小學三年級時,那一年的導師是楊國珍老師,所有男老師沖泡的牛奶都有顆粒,唯獨楊老師泡的口感滑順。後來,經她示範,先用冷開水把奶粉調勻、調成稠狀,然後沖入滾水,略為攪拌即可。

起初,大家並不習慣喝它。我家開雜貨店,砂糖取得容易,經常在上學前包一些砂糖放在口袋備用,那一陣子我人緣超好的。因為「生多糖少」,一陣推擠,被楊老師發現。楊老師要大家把吃過甜食的舌頭,頂著上齒背,閉嘴唇,然後發出「嘖嘖」兩聲,好好體會舌頭酸酸的感覺。老師機會教育,使大家明白「甜非甜」、「苦帶甘」的道理,從此以後大家乖乖的喝原味牛奶了。

照片中小女生的裝扮及道具,絕對是民國50年以後的「規模」。先前都是用水桶裝,水瓢舀,民生條件如此,大家無法預知後來,所以,也喝得津津有味的。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高志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6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