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集體前往東引捕撈黃魚

民國56年東引出產黃魚,總數高達二十多萬公斤,曾有一天捕獲五萬公斤紀錄,漁民驚喜不已。如此產量自然吸引漁民興趣與投資,於是每年都有二、三十艘漁船,集體前往東引作業,成為漁業界大事。 每年四到六月是東引盛產黃魚的季節,南、北竿漁民過完春節,準備前往東引,不過人在異鄉捕魚,事務繁雜,例如吃、住以及漁具處理等等,需要詳細規畫,漁民承受不少壓力。更重要的是,黃魚產量不定,業者根據每年生產統計數字,竟然虧本比賺錢機會多,漁民裹足不前,不敢輕意嚐試。 當然,任何投資都免不了風險,喜歡冒險者大有人在,他們抱定「靠海吃海」真諦,為追求理想而努力,這是東引黃魚產業日久不衰的主因。 前往東引漁船,每年三月選定黃道吉日,漁船聚集福澳澳口,此時,地區軍政首長和親朋好友便來送行,漁船在掌聲和鞭炮聲中風風光光揚帆北上。 往後幾年因為黃魚一直減產,漁民無利可圖,甚至虧損連連,理想破滅,前往東引捕撈黃魚成為記憶。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吳依水
  • 貢獻者
  • 時間起
    195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