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吉野村拓村紀念碑

1908年七腳川事件後,日本沒收了七腳川社的土地,於1910年建立台灣第一個官營的移民村──吉野移民村,並陸續建立宮前、清水、草分聚落,設立開村紀念碑以為紀念。日本政府一方面為抒解人口過剩的壓力,一方面則是為了糖的市場,有計畫地招募日本移民到台灣,而當時西部開墾已達飽和,不利於日本資本家興辦移民事業,而東部較多未開墾的土地,成為了有利的選擇。
移民村共規劃3個聚落,草分(移民最初收容地,今永興村及一小部分稻香)、宮前(吉野神社所在地,今慶豐村)及清水(今福興村)3個聚落。明治43年(1910年)2月9日,依據總督府訓令12號,在花蓮港廳荳蘭社設置荳蘭移民指導所,指導從德島來的9戶20人農民,學習熱帶農業,作為日後移民的模範。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張薇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