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地區的漢人渡海開拓,從康熙中葉至光緒年間,自中國閩、粵地區大量居民橫渡台灣海峽,從苗栗沿海向內陸開闢。因大幅改變苗栗人口結構、聚落和埤圳分佈、環境樣貌和族群關係,是苗栗歷史重要的轉捩點,故列為苗栗大事件之一。
苗栗最早拓墾紀錄,為漳州人張徽揚於康熙50(1711)年開拓中港溪流域。雍正年間(1722-1735),因雍正10(1732)年海禁解除,讓縣內拓墾版圖迅速開展,如後龍、通霄、苑裡海岸、竹南與頭份部分地區;乾隆年間(1736-1795),因乾隆25(1760)年開放渡臺攜眷禁令,苗栗縣大規模開墾由此開始。開發地區佈及竹南、西湖、苗栗、卓蘭、造橋、頭屋、公館、銅鑼、三義和三灣等地;至光緒中葉,除泰安、南庄等山區,苗栗各地皆已開闢。現今苗栗境內有不少與拓墾相關的歷史建築和遺跡,包括中港城、隆恩圳和大湖警察署署長宿舍等。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