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倒頭榕
榕樹葉在習俗上被認為可避邪、除煞,許多人要到醫院探病、參加喪禮前都會特別準備榕樹葉放在身上,就是希望可以擋煞。但是類似太極的陰陽有兩面,因榕樹葉的繁茂,樹蔭下幾乎光不可透,很好乘涼,但也因為這樣,到了晚上榕樹就給人陰涼、陰森的印象,而有了聚陰的說法,而讓榕樹枝葉更為扶疏、茂盛的種植方法,有一種比較奇特的方式,「倒栽榕」指的是將榕樹枝「頭上腳下」插進土裡種植,因此又稱「倒頭榕」或「倒插榕」。據說是因為這樣倒著種,榕樹生長速度會減緩,生長雖然緩慢卻會使得枝葉更為扶疏、茂盛。
如果是這樣,那麼榕樹我們都給它來個「倒頭榕」,自然生長的可以,但人為種植的,那可是有民俗上的考量,前面說有的傳說是榕樹晚上會聚陰氣,那麼「倒頭榕」不就在晚上聚集了更多陰氣?所以在民間一般的說法,栽植「倒頭榕」是違逆乾坤道理的不自然之舉,種樹者會倒楣的,因此種植時,都是包紅包給無家累的俗稱羅漢腳的單身漢,重金請他們來幫忙。在霧峰區衛生所附近就有這種「倒頭榕」的榕樹,老樹的長成,是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能夠成為珍貴老樹,老樹就是我們的老朋友,民俗傳說,就當作是傳說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