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不同基肥對水田轉作茶園土壤性質與茶苗生長之影響

      本論文作者張家祐,指導教授陳建德博士,出自國立中興大學農藝學系碩士學位論文,發表於2015(民國104)年10月。內容主要目的為尋得水田轉作為茶園之可能性。

      研究者以臺茶 12 號為材料,種植於臺中霧峰中興大學農業試驗場水田,將水田轉作茶園,施用茶渣、樹皮堆肥、牛糞堆肥與間作甘藷等三種不同基肥,測定土壤酸鹼度、電導度、陽離子交換容量(CEC)、有機質含量,並調查茶苗生長性狀。結果顯示,水田轉作茶園後,茶苗生長狀況以茶渣處理生長速率最高,但死亡率也最高,去頂芽後茶苗乾重亦最高;各甘藷品種間作茶苗株高調查結果,茶渣處理與牛糞堆肥處理差異不顯著。在土壤分析部分,其酸鹼度變化來看,上層土壤酸鹼度略高於中層土壤,牛糞處理與控制組的土壤酸鹼度低於茶渣與樹皮堆肥處理。電導度變化部分,以上層土壤的茶渣與樹皮堆肥處理之電導度最高,中層土壤則以茶渣與牛糞堆肥處理電導度最高。土壤CEC變化,經18個月栽培後之土壤CEC皆比初始栽培時為高,上層土壤之牛糞堆肥處理有較高的CEC。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雙君
  • 創作者
    張佳祐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5/10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