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二○○四)年七十二歲的曾財萬,可說是鶯歌地區僅存幾位舊時手拉坯技術大師之一,又稱阿萬師的他從十三歲開始接觸陶藝,迄今已有六十年之久,阿萬師目前身體康健,,可說是見證鶯歌近六十年來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一部活歷史。阿萬師五名子女中,有四人(長子正吉、三子正松、四子正棋、五子正隆)克紹箕裘投入陶藝創作,繼續在鶯歌發揚傳統製陶藝術。
阿萬師二十歲時在尖山埔「烏煙土」的窯廠工作,後來「烏煙土」過世後,改到「潮州」工作。後來他在尖山埔一直作到卅七歲,之後才回到文化路租下蛇窯一半使用權,正式成立工廠。當時阿萬師租用的芭樂埔蛇窯是吳、王兩家所共用,窯旁廠房則分為兩家私人所有,阿萬師則是向吳家承租蛇窯一半使用權。後來因為公家財產出現糾紛,他在民國六十年時自己在住家後面蓋個一座蛇窯,一直使用到七十四年才拆掉。
阿萬師回憶,早期的鶯歌以蛇窯為最大宗,至於四角窯等都是後期才出現的。蛇窯的好處是燃料費比較節省,燒製的量也大,尤其是夏天時候更是如此,但要控制蛇窯溫度卻殊為不易,因此鶯歌早期還有一項特殊行業,叫做「燒火師父」。「燒火師父」依據火色(溫度)、氣候、風力及下雨與否四項因素來判斷窯內溫度及是否添加柴火,也因為燒製結果事關幾個月來的心血,「燒火師父」工作時間雖短,但薪水往往比拉坯師父高上數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