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70年代鐵板學童的營養午餐

依據民國59年(1970)4月21日《馬祖日報》:「聯合國世糧方案援助馬祖地區學童營養午餐的糧食,已於日前運抵防區,並自昨日開始轉發各國小辦理食用……分配的標準是依各國小人數的多寡而定,麵粉以一百天每人每天一百公分計,奶油以一零四天每人每天五公分計。各國小分配的數量如後:介壽國小:麵粉六二○○公斤,奶油十七箱又三公斤。復興國小:麵粉三千八百公斤,奶油十箱。仁愛國小:麵粉六千二百公斤,奶油十七箱······」由此報導可知,1970年時馬祖各地已開始實施營養午餐,再經查閱《連江縣志‧大事記》最早是於1964年由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補助全縣學童營養午餐。早期馬祖地區學童的營養午餐時常需要仰賴官方組織或國際組織的援助,如農復會或是此報導提及的聯合國,援助的項目多是麵粉、奶油或奶粉等,來補足當地學童營養不足的問題。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仁愛村
  • 地點-縣市區
    連江縣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國小營養午餐 物資運抵戰地 已依人數予以分配(1970)。馬祖日報,第二版(4月21日);劉家國、邱新福(主纂)(2016)。民國53年大事記 (大事記) 。載於李仕德、林金炎、劉家國(編),連江縣志。2019年9月9日,取自網頁版http://gov.matsu.idv.tw/lienchiang/event.html
  • 地點-緯度
    26.1450617
  • 地點-經度
    119.9263488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