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60年代鐵板的軍民關係

依據民國56年(1967)11月22日《馬祖日報》:「跨進海軍巡防處診療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面奪目的錦旗,這兩面錦旗都是附近居民贈的,一面寫著“仁心仁術”另一面則寫著“仁心濟世”。從這兩面錦旗,就知道附近居民對海巡處診療所的愛戴,他們逢年過節都要送大批的禮品給曾經為他們治病的診療所醫官,遠的不說,就說今年的中秋佳節與醫師節吧;連江縣政府送了酒,仁愛村的居民送了月餅,仁愛國校送了蛋,而那兩面錦旗也就是在醫師節所贈送的。海巡處診療所為什麼會如此受附近居民歡迎呢?因為他們是本著軍愛民的精神,完全義務地為求診的病人服務,不求報酬,不求代價。」國軍進駐馬祖後,與當地居民有了互動、連結,而鐵板(現仁愛村)的發展也與駐軍息息相關,一到放假時間的阿兵哥便會將鐵板市街擠得水洩不通,帶動當地商業發展,許多商鋪因應阿兵哥的需求而生意興榮,例如撞球間、浴室、洗衣店等。不僅如此,駐軍也為鐵板當地帶來如報導中的醫療服務,居民感知此故有贈禮予軍官之事,體現當時軍民良好的互動關係。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仁愛村
  • 地點-縣市區
    連江縣
  • 撰寫者
    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海巡處診療所的嘉行(1963)。馬祖日報,第二版(11月22日)。
  • 地點-緯度
    26.1450617
  • 地點-經度
    119.9263488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點
    連江縣仁愛村 (119.9263488, 26.145061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