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存放於魚池分場茶業展示館的本生燈自昭和14年(西元1939年)以價格23圓購入,按1937年(民國26年)家計調查的分類標準,2個本生燈就要花掉中等階級1個月的薪資。
本生燈應用於分析茶樣的多元酚、咖啡因、總可溶分、游離胺基酸等化學成份時,需要使用熱水進行化學成份萃取或是溶液熱水浴等步驟。
本生燈(Bunsen burner)為實驗室裡常見的高溫加熱用器具,於1855由彼得.迪斯德加(Peter Desaga)改良自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電磁感應原理的發現者)設計的發明,並以德國化學家羅伯特.威廉.本生(William Robert Bunsen)命名。本生燈的設計考量以經濟及簡樸等目的,將燃料能量用於加熱的比例最大化,減少能量耗損於火焰的亮度。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