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Atlas universelle, deuxieme partie: Asie, partie de la Chine, No.:88 & 99

此二張地圖,一為福爾摩沙北部,一為南部,是由比利時布魯塞爾人Philippe Vander Maelen所作,收錄在1827年出版的法文Atlas Universelle《世界地圖集》中。此部地圖集是呈獻給當時兼統荷蘭與比利時二地的荷王Willem I(威廉一世)。在福爾摩沙北部圖中,有對當時中華(Chine)政治、朝代遞擅、宗教等的描述文字。此二圖對福爾摩沙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等地之描繪,極類似法國Lapi 1812年之圖,有可能是參照Lapi圖所作。本圖為Philippe Vandermaelen( 1795-1869)於布魯塞爾所出版《新世界地圖》中編號50的圖。圖的中央為中國分圖的說明欄。說明中國歷史,歷代有多少領導者,多少朝代。並從宋代開始較詳細的敘述,直到清代的嘉慶君。並說明中國一般行政治理的辦法和政治哲學。並且探討清帝國和西藏達賴喇麻的關係。最後則探討天主教過去在中國傳教的狀況。左下角為臺灣北部,地名則仍沿用過去耶穌會士所測繪的成果,根據閩南語標示清初的行政建置與村社地點標示如:大雞籠社(Ta-Ki-long- che)、八里分(Patifan)、南嵌社(Nan sa che)、南大溪(Nantaki)、吞霄社(Tchou tchan)、竹塹社(Tchong Kiang)、後龍社(Heou long)、大甲社(Takia che)、大肚社(Ta tou che)。東北標出雞籠嶼(Quelon)、花嶼(Hoa-yu)、花瓶嶼(Hoa-pinyu)。下方為八重山列島(Iles Madjicosemah),右側則為琉球島(Iles Lieou-khieou)左上角則為閩北與浙江。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Philippe vander Maelen
  • 創作日期
    出版/發行日期:1827
  • 全集/系列名
    臺史博臺灣圖像
  • 相關地點
    不詳
  • 地點名稱
    後龍/大肚/大肚社/大甲社/大甲
  • 緯度
    24.6153/24.7224/24.154435/24.34679/24.3788233
  • 經度
    120.787/121.135/120.542182/120.62287/120.648750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