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Asia nova desc

本圖是仿自1570年Abraham Ortelius所製的《亞洲新地圖(Asiae nova descriptio)》。本圖「示意」的成分遠比精確表達要高。雖然本圖大致上跟隨中世紀托勒密地圖的傳統,誇張中南半島(如交趾支那)與東南亞的大小(如新幾內亞),而將東亞擠壓(鄱陽湖、洞庭湖兩湖幾成一線),卻將意圖將新地理知識整合到舊圖中。如紅海沿岸,中亞諸國便有較詳細的標示。關於中國沿岸,標注了漳州(Chiecho),泉州(Quanzu),南京(Nouqui),卻又保留馬可波羅的記載,向北重複標了莿桐府(Saidanfu,即泉州舊名),京師(Quisay,南京舊名),杭州府(Ganzufu)、楊州(Ianzu)。但山東以北全部視同未知的海域。近旁也標出日本(Ins. IAPA)數島。原圖中雖曾標上小琉球(Lequito pequinho)與福爾摩沙(I. Fermosa)M,本圖因縮製而未曾標上。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Scipion Banca
  • 創作日期
    出版/發行日期:1667
  • 全集/系列名
    臺史博臺灣圖像
  • 相關地點
    VENICE
  • 地點名稱
    莿桐
  • 緯度
    23.7584
  • 經度
    120.50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