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The Kingdom of China

本圖仍不脫《古今形勝之圖》的影響,與前述L. Georgio的圖為同一系列,明顯是根據Jodocus Hondius 1606年之中國地圖所繪刻。但標示出經度,由於當時基準子午線位於西非加納利群島(西經16-19度),整體地圖較當代地圖位置,約東偏二十度。但從緯度看來,日本的位置較為接近真實。故中國的位置才因為套圖的關係,錯誤的偏北(北京應位於北緯四十度)。日本的位置已經由明朝地圖的原版向北修正,朝鮮半島則由於地圖偏北,過於拉長。但中韓邊境的錦州等處標示卻很清楚。由於朝鮮半島扭曲的表現而形成了在中韓之間的「南京灣」的標示。本圖值得注意之處在於,指出各省區的名稱,但河北卻稱為「京師」,而福建則沒有標示出來。長城外則標示為契丹人所建的大清王國。顯然明帝國邊境告緊的情況已為人所共知。台灣被繪製成靠近廣東的三個島,並將北回歸線附近的兩個島標為Fermosa和小琉球(ye lesser Lequio)以及下方無地名名稱之島。澎湖亦有繪出。本圖特色在四週描繪有中國、日本、緬甸三國男女的服飾、港口:北方的順天(xuntien)或京師(Quinzay);南方的澳門(Macao)、交通工具等,呈現出當時東方式的異國風情。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John Speed
  • 創作日期
    出版/發行日期:1627
  • 全集/系列名
    臺史博臺灣圖像
  • 相關地點
    不詳
  • 地點名稱
    北回
  • 緯度
    23.4532
  • 經度
    120.41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