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日本帝國鐵道全圖

中日甲午戰爭的勝利對日本的經濟有莫大的幫助,中國的巨額賠款不僅使日本確立了金本位制度,且奠定了發展工業的基礎,交通機關的發展亦是其中之一,鐵路營業線不斷延長,自明治26年(1893年)的2,039哩,明治31年(1898年)的3,000哩,增至明治 34年(1901年)4,000哩。本圖即是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後,邁向資本主義國家過程中,鐵道興建的情況,在左右下角並包含北海道以及新領土台灣的鐵道圖。內容上除了行政區劃的界線、城市、一般道路之外,當然是以鐵道為主,包括了已經完成的路線、鐵道局或參謀本部預定興建的鐵道路線、政府許可或是正在申請中的預定鐵道路線、以及尚未完成的路線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鐵道除了前清遺留的基隆至新竹之外,在明治30年(1897年),領有台灣的隔年,即已完成了興建台灣鐵道至台南的預定路線,可見其計劃性統治台灣的過程。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伊東筑涯君
  • 創作日期
    出版/發行日期:明治29年(1896)
  • 全集/系列名
    臺史博臺灣圖像
  • 相關地點
    東京市文榮社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