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China and Japan

此圖是由A. J. Johnson所繪製出版。圖中所繪中華(Chine)地區不包括蒙古與西藏,右下角另附有一小張廣東與香港附近圖(Vicinity of Canton and Hong Kong)。圖中台灣標示出的地名,例如竹塹社(Chaushan sie), 大甲社(Takea che), 沙馬磯頭(Chamoki), 噶瑪蘭(Kabaran), 蘇澳(Soho), Daunau(今花蓮溪一帶), Lovan(今卑南溪一帶)等等。島內繪有中央山脈,標出玉山(Mt. Morrison)。圖右為緯度,圖底為經度。上方為北方。圖左為傳統的托勒密式地圖的標示法,標示出各氣候帶。每個氣候帶表示與以赤受日照時間為準,日照時間縮減的比例。底邊為赤道,紅線為北回歸線。由於按照中世紀地圖的傳統,以為印度洋乃是東非大河溢流所形成的內海,故現今中國海的部分標示為印度洋,表示同屬於此內海。而左下角孟加拉灣處,反而按照中世紀傳統標示為中國海,表示由此有陸路可通中國。Provincia Cathai為契丹省,即西伯利亞。Provincia Mangi(蠻子省)則為河北一帶。因此紅線下的小島,可能即指台灣。日本的位置顯然太過偏南。而由日本的拼音(Zipan)來看本圖受馬可波羅遊記的影響頗深。當時根據拖勒密製圖的傳統,將本初子午線設定於在西非外海歐洲人行動所能及的幸運群島(今Canaries加納利群島位於西經16度),又由於誤算經線間的距離,較當代縮小一半,故本圖所標示的經度極度東偏。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A.J. Johnson
  • 創作日期
    出版/發行日期:c.1868
  • 全集/系列名
    臺史博臺灣圖像
  • 相關地點
    不詳
  • 地點名稱
    北回/玉山/玉山/卑南/大甲社/大甲
  • 緯度
    23.4532/24.7584/24.9644/22.7813/24.34679/24.3788233
  • 經度
    120.415/121.209/121.343/121.122/120.62287/120.648750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