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China

此張中華地圖由W & A. K. Johnston二人所繪製,左上角另附有廣東河口放大圖。圖中註記說道當時中國東部沿岸有五個港口開放對外貿易,並以紅色標示底線: 上海(Shang hae), 寧波府(Ning-po-foo), 福州府(Fou-tchou-foo), 廈門(Amoy)與廣東(Canton)。圖中台灣(Taiouan or Formosa)標誌出一些地名,例如 雞籠(Ke-lang), 淡水(Tamswie), 南大溪(Nantaki), 竹塹社(Chaw-chan che), 後社(Heou-long-che), 大甲社(Ta-kea-che), 大里(嘉義?Tali), 沙馬磯頭(Chamoki)等等。 整幅圖承接L. Georgio的繪圖法,受明代《古今形勝之圖》的影響,但將日本的位置由韓國的下方北移到右側。但從當代緯度看來,日本的位置較為接近真實。故中國的位置才因為套圖的關係,錯誤的偏北(北京應位於北緯四十度)。由於朝鮮半島位置過於拉長,中韓之間的海域便被標示為「南京灣」(此為《古今形勝之圖》所無)。標示出經度,由於當時基準子午線位於西非加納利群島(西經16-19度),整體地圖較當代地圖位置,約東偏二十度。而日本的形狀明顯是參照 Ortelius 1595年所繪之日本圖,故九州部分向東而非向北伸展。這張中國地圖中,台灣部分是以群島的型態出現:Lequeo grande(大琉球)、Dos reis Magos(宮古島)、 I. Formosa(福爾摩沙)、Lequeo minor(小琉球)。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A.K. Johnston
  • 創作日期
    出版/發行日期:1844
  • 全集/系列名
    臺史博臺灣圖像
  • 相關地點
    不詳
  • 地點名稱
    大里/東河/大甲社/淡水/大甲
  • 緯度
    24.967/22.97/24.34679/25.1895736/24.3788233
  • 經度
    121.922/121.306/120.62287/121.4570447/120.648750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