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我軍艦威海衛攻擊圖

光緒20年(歲次甲午,1894 A.D)朝鮮的東學黨起來作亂,所謂「東學黨」是韓國民間的一個愛國組織,這個組織的成員雖有愛國熱忱,但頭腦非常守舊。東學則是針對西學而言,他們強調保衛韓國的固有文化,而韓國文化即是中國文化,故稱之為「東學黨」。當時韓國官吏腐敗,國勢衰微,東學黨所到之處殺貪官、劫政庫,行動和亂民無異。韓國官兵討伐東學黨,但反被東學黨打敗,國王李熙乃向中國駐韓商務委員袁世凱求救。李鴻章便派兵前往救援,並且依天津條約通知日本,日本聞訊也大舉出兵,並且蓄意發動戰爭。東學黨之亂很快就被平定了,亂平之後中國照會日本公使,希望中日雙方可同時撤兵,但被日本拒絕。日軍並且占領漢城,劫持韓國國王,另外更在豐島突擊我運兵船,在陸上則攻擊我牙山駐軍,7月1日中日大戰爆發,戰爭開始後,中國陸、海軍皆敗,日本陸軍在八月佔領平壤,九月渡鴨綠江,攻占大連、旅順。光緒21年(1895A.D)二月,遼東半島淪陷。海軍則在黃海大敗中國艦隊,造成十二艘軍艦五沉七傷的局面,接著攻入威海衛,滅殘餘的北洋艦隊。本圖所描繪的內容是正是上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本軍隊在威海衛附近激戰的版畫,共有三張,從圖中可以看出日軍攻打清國軍艦,軍艦燒毀,而日軍登船清軍投降的情形。本圖目前在日本靜岡縣立中央圖書館也有相同之收藏,其形態應該是豎繪的形式。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二世彫雕刻師 楊延一筆印 綱島龜吉
  • 創作日期
    入藏日期:2003-06-03
  • 全集/系列名
    臺史博臺灣圖像
  • 相關地點
    綱島龜吉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