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特色茶製造法及特色」(7)--紅茶

       圖為「台灣特色茶製造法及特色(4)紅茶」, 圖中說明紅茶特色、製作流程及品飲方法。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茶菁經萎凋、揉捻及發酵製成。主要生產於南投縣魚池和埔里茶區的大葉種品種所製成的紅茶,如臺茶8、18及21號等品種之茶葉香味特殊,品質最佳;近年來其他茶區亦利用夏秋季小葉種茶菁原料產製紅茶,臺灣紅茶普受消費者喜愛。紅茶外觀色澤宜烏黑油潤泛紫光,條索緊結勻齊,具金黃白毫者為佳 (臺茶18號除外);湯色紅豔、澄清明亮泛油光;不同品種所產製的紅茶香氣各具特色,但皆以清純濃郁者為佳;滋味醇和、濃強鮮爽;葉底肥軟鮮活且紅勻明亮。

       製造流程:茶菁→萎凋→揉捻→發酵→乾燥。二次大戰前,紅茶生產以製造條形茶為主,戰後為節省茶葉加工成本,並迎合消費大眾需求,經由製茶機械的研發,印度、斯里蘭卡研發分級紅茶製造法,採用切菁、CTC、CCC與螺旋式壓搾等省工製法,使紅茶製造由手工邁入機械化大量生產階段,也使紅茶消費由條型茶轉變為以碎型紅茶為主。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賴正南
  • 創作者
    茶業改良場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6
  • 媒體類型
    節目單及節目冊及DM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