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麒麟里香菇產業

麒麟里香菇產業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埔里是臺灣人工栽培香菇成功的發源地,於1969~1989年間(民國58-78年)埔里地區以段木香菇栽種技術成名,香菇盛極一時。1975年(民國64年)左右日本人來到臺灣仁愛鄉的楓林口農場,試驗名為580的長菌齡香菇。麒麟里因溫度適宜且地理位置靠近楓林口農場,最先開始出現商業化段木香菇栽培技術,因此麒麟里素有「埔里香菇故鄉」美名。而後香菇技術逐漸擴散至同樣鄰近楓林口農場的蜈蚣里、福興里、水頭里。香菇產業隨著農產品進口的開放,遭遇大陸香菇廉價傾銷,與段木材原料闊葉樹木的取材不易等因素,民國63年逐漸轉型,採用由農試所研究成功的現代化太空包栽種技術。 太空包的栽種技術比段木栽培法可節省一半時間,空間利用也較寬裕,發育整齊且產量較高,一年四季均可採收,盛產期為3-10月,同一批太空包還可重複採收4至6次,效益較高。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埔里鎮麒麟里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927447
所在地-經度
120.984764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埔里鎮香菇產業的生產與銷售
撰寫者
蕭力銘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