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為一個聚落的概念,村民如生命共同體,在同一個信念和目標下一同生活,雖緊密依靠,卻又保有各自的私密性。眷村的生活可說是超越一棟「屋」的空間範圍,接近「家」的抽象意涵。近年,由於歷史建築和文化資產保存的意識提升,眷村空間活化等議題逐漸受到關注,但政府當局對於眷舍的再造都以「修舊如舊」的觀念,吸引文創業者與市集進駐,卻缺乏與在地文化、社區居民和年輕世代的連結。
本文即將藝術與社會的連結,延伸到眷村的再生,不僅保存老屋,更邀請居民、職人與青年藝術家在此共創。藝術在眷村的巷弄裡成為對話的橋梁,串起世代的記憶與情感,讓眷舍不再只是靜止的歷史,而是承載新生命的文化場域。透過共學與參與,眷村空間獲得新的詮釋,也展現地方文化持續延展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