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塹水利雜考──一個以圖證史的嘗試

本文透過方志與歷史地圖的比對,試圖釐清方志裡關於水圳路線記載模糊難解的部分。首先,對新竹地區歷史地圖的應用,作一綱領式之說明。其次,針對方志中水圳流向進行剖析,包含隆恩圳之大南汴與大北汴、烏瓦窯圳與後湖圳等。其中部分案例(如大北汴)因文字材料過少,尚難提出確切論證,但仍可透過地籍圖殘存軌跡結合圳路套疊的結果,結合不同性質史料的運用,發現一些可能的蛛絲馬跡。又如《總督府公文類纂》與《臺灣日日新報》雖多著重於修繕費用與水租收益,對圳路本身的描述不足以構成完整論證,但藉由陂圳臺帳所附圖面,則可印證烏瓦窯圳分圳擴及十塊寮之灌溉區域。

最後,作者也將相關水圳之現地狀況與附近地標略作整理,以存其實。未來若有農田水利會內部文件釋出,或者可以解開文中尚未能處理的一些謎團。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李維修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24/12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