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淡水廳署為對象,嘗試突破史料多為文字記載、難以圖像化呈現的限制,利用《淡水廳誌》所載的淡水廳署配置圖,重建3D立體復原圖。該配置圖既非透視圖、平面俯視圖,亦非清代工部營造圖,缺乏比例尺與建築用途標示,只能作為最基本的依據。淡水廳署坐東朝西,位置約在今新竹市中央路、大西街、中山路、東門街一帶,基地長142公尺、寬80公尺,佔地約3436.4坪。整體格局大致正確,但後續研究仍需更多史料比對與考證。
配置圖雖標示頭門、儀門、大堂、科房、監獄、案牘祠、花廳、倉廒、廂房、公館及部分廟宇,但仍有眾多房舍位置與功能不明。作者在參考史料和實地踏查後,修正既有復原圖中「地面全鋪紅磚、紅瓦白牆」的誤差,指出閩式建築多以紅瓦紅磚牆為主,磚體不落地,牆基則以石材砌築約一至兩尺。廳署建築群以中軸線為核心,自頭門起向內延伸至五進,逐層展開。
目前的復原成果著重呈現數座主要建築,包括頭門、儀門、大堂、花廳、案牘祠及監獄等。所有模型參考現存古蹟與相關史料推測所建構,作為初步復原的基礎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