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危害茶樹根系的蠐螬
蠐螬又俗稱雞母蟲。初齡幼蟲危害近地際之地下莖皮層,隨成長進而危害木質部和根部,受害部分明顯殘留被咬的痕跡。幼木茶樹受害後整株枯死,成木則萌芽率遞減,樹勢衰退,葉逐漸變黃,冬季有明顯落葉現象。當茶園的耕作管理及排水情形良好,茶樹地上部又未受到其他病蟲害之侵害,然仍有下列情形發生時,很可能茶樹地下部遭受蠐螬(雞母蟲)的危害。即蠐螬均棲息在土中,族群密度以1~3月和8~10月為最高,由於危害初期不易察覺,待茶樹呈現異常時已失去防治適期。
幼蟲在土中垂直棲息分布,隨其發育成長由淺而深,以地表面以下0~10公分處密度最高佔57.2%,11~20公分處次之佔40%,化蛹時,再由深處向淺處遷移;在土中分布橫向分布則隨距離茶樹主幹愈遠密度愈低。族群密度往往與堆肥原料、土壤種類、土壤酸鹼度及成蟲出現期間,茶園週邊雜草的生長以及種類均有直接、間接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