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益碩士論文第二部份主題為「利用ISSR分子標誌分析茶樹種原之遺傳變異」,由100個ISSR引子篩選得到12條引子,共可產生67個訊號較強且具有明顯再現性的多型性條帶。
此外,利用這些分子標誌建立133個茶樹種原之DNA指紋資料,並評估其遺傳歧異性,依據UPGMA進行群聚分析,可將所有茶樹種原區分成六大群,包括油茶群、赤芽山茶群、野生茶樹群、大葉變種與小葉變種混合群、大葉、小葉及大葉、小葉雜交種混合群及小葉變種群,並發現香櫞與香耳、大南灣白毛猴與黑毛猴、青心烏龍與烏金、早種與黑面早種、白葉與大冇、枝蘭與文山枝蘭及七堵白種與楓子林等具有極高之分子標誌相似性。
在主成分向量分析方面,顯現的結果與利用群聚分析得到的親緣關係樹狀圖結果相符合。此外,ISSR分析說明台灣茶樹種原間仍存在相當大的遺傳歧異度(58%),但總遺傳歧異度雖大,高比例的遺傳歧異度是由台灣的野生茶樹所貢獻,重要品種間的相似性極高。針對台灣栽培面積較大的22個茶樹種原及3個新品種的ISSR DNA指紋資料可由3個引子(818、864及866)中的10個分子標誌得到有效鑑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