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茶樹品種-皋蘆

  「皋蘆」是由吳振鐸老場長在民國36年(1947年)接任平鎮茶業分所製茶系主任,後任分所長時,於場內邊界「茶樹自然生長區」發現三叢很像來自於福建的「香櫞」,經茶改場同事告知「皋蘆」來自於日本。1962年(民國51年),吳老場長前往日本考察,在靜岡縣、九州、鹿兒島等地之日本國立茶業研究所品種園發現與平鎮茶試所為同一類型品種。日本稱為「唐茶」,葉形碩大,肉厚,葉面波浪,新芽小,味苦澀,一名苦茶,根據日本學者指出,「皋蘆」確由中國傳入。

  「皋蘆」的外型上與「香櫞」極為相似,僅為茶芽色澤之差異,但根據DNA分析資料,兩者屬於不同品種,血緣具有一定差異性。皋蘆由葉面積大小判斷,應屬於大葉變種,但由DNA之群聚分析結果判斷,皋蘆屬於小葉變種群,非屬大葉變種群,根據吳振鐸老場長進行染色體檢查的結果,發現皋廬的體細胞染色體為2N=44,45及60,為天然三倍體或四倍體茶樹。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吳振鐸。1987。香櫞種(皋蘆)茶樹的探討。科學農業35(3、4)。 胡智益. 2004. 臺灣茶樹種原葉部性狀及DNA序列變異之探討.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撰寫者
    胡智益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9/2
  • 媒體類型
    其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