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嶺長春》是臺灣省政府新聞處電影製片廠於1959年出品的劇情片。本片描述翠嶺林場蘭山分場主任林天良回鄉,與青梅竹馬趙春美重逢,兩人在林場有條不紊的工作中培養感情。不料林場工人周金發覬覦春美美色,林場組頭胡土生因與金發寡母相好,安排春美擔任林班會計,給予金發機會,春美拒絕後金發企圖強暴,幸而被天良妹妹林月娥與春美哥哥趙明進阻止。金發心有不甘聚眾滋事,還夥同林場工人謀害天良,又趁機於遊藝大會縱火燒山並逃亡,後被警察逮捕歸案。天良面對滿是瘡痍的山林,發誓以五年為期重建,春美也加入林業宣傳工作隊,巡迴全省宣傳保林育林的重要。五年後,蘭山分場綠意盎然,天良與春美共結連理。導演:吳文超。製片:龍芳。編劇:王大川。助理製片:楊樵。佈景:彭世偉。攝影:吳家駿。化妝:井淼。錄音:王榮芳。音樂:梁樂音。領銜主演:吳驚鴻、王玨。
此張劇照為演員吳驚鴻在劇中臺灣省林業宣傳隊歌舞遊藝大會場景,拍攝地點為臺灣省電影製片廠攝影棚(今臺北市中正區臺北植物園)。原整卷底片片頭標註「《翠嶺長春》劇照」字樣。
《翠嶺長春》為臺灣省政府新聞處電影製片廠配合政府宣導保林政策,與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產管理局合作拍攝,具教育目的之劇情長片。本片描寫當時以「造林、保林、增加木材生產」為核心方針的林業政策,推動計畫性伐木、育苗造林與強化林地管理等政策實踐過程。為真實呈現林場工作的實況,劇組特別前往臺灣三大林場之一——太平山林場(今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進行拍攝,涵蓋太平山分場與大元山分場,實地記錄運材鐵路與軌道車(俗稱蹦蹦車)、架空索道(俗稱流籠)、苗圃、鋸木廠與儲木池等多項設施運作情形。當地使用的軌道車與架空索道為日本籍技師堀田蘇彌太改良舊式索道系統所創的「堀田式索道」,1930年前後首次在太平山林場投入使用,隨後廣泛應用於當時的林場運輸作業中,為臺灣林業發展歷史中的重要技術之一。為呼應護林主題,本片於1956年3月12日植樹節開鏡,製作費新台幣50萬元,拍攝歷時近六個月,由自香港來臺的導演吳文超執導,其長子吳家駿擔任本片攝影師。本片亦是臺灣名導李行少數參演的作品之一,而演員傅碧輝飾演活潑少女的角色,與她日後母親的螢幕形象大不相同,主演王玨則為臺灣第一位進軍國際影壇的演員,自1955年赴義拍攝跨國合資長片《萬里長城》(後改名《上海最後列車》),深耕歐美電影界。本片於1958年3月12日在臺北、臺中兩地植樹節慶祝活動中試映,並獲選為「民國47年度輸日交換日片映演」的十部國片之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