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從新村到新城:張品-永和新城10

後眷村時期(三)


當年很多眷村的資料都是機密,以及眷村門口要站衛兵管制,是因為從眷村分配與眷戶數就可知道部隊的人數與分配。南北的眷村組成不同,像是北部眷村多是憲兵、警備、安全局、各種總部等。有些眷村研究統計與訪談資料有問題或不大正確,可能大約只有六七成是正確可參考,因為有些訪談問題有些過於簡化,而部分受訪者通常都是靠記憶的片面印象,這也是大眾史學或口述訪談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點。張品老師後來有自己試著重新調查研究,但愈做也愈發現數字很難完全正確地對上,因為眷村的發展沿革實在是過於複雜,自己做的研究成果可能也不能保證正確,也希望未來有機會有人願意做的話,能持續補完對於眷村訪談或文史資料的精進修正。張品先生提到,建立眷村與眷村文化可能需要4-50年,可是眷村場域與文化被消失或遺忘可能只需1-20年的時光。張品先生在過往的研究統計發現民國55年後眷村數量驟減,按資料回推能肯定當時有因為某個政策導致這樣的結果。大多團隊在做的都是記憶、故事,而張品先生過往的研究想強調並整理數字資料的統計,因為資料龐雜所以可能整理得較粗糙,但至少能作為未來研究的依循與參考。

基本資訊

  • 生年月日/時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國籍
    中華民國
  • 撰寫者
    劉為光
  • 卒年地點-緯度
    null
  • 卒年地點-經度
    null
  • 性別
  • 時間分期
    訪談時間:113年5月31日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