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攝影作品是朱健炫攝影家於民國74年在平溪十分新平溪煤礦捨石山上鳥瞰拍攝。當時夕陽西下,女工們正收工下山,整片原野沐浴在芒花海裡,搖曳生姿,美不勝收。這張照片完整描述捨石山周圍環境及煤渣傾倒場景,由畫面中間的坑口向外延伸,坑口左右兩側房子是管理室,坑口上方是軌道,獨眼小僧將載滿石渣的礦車拉至棚架內的翻車台,翻倒180度至架下坑中空車,再由捲揚機往上拉到捨石山傾倒,當重車由軌道中間的纜繩拉至山上時,一碰觸到礦車底下三角錐機關,兩側門就會自動掀起,石渣就會自動滾出,女工就會將剩餘的石渣清掃乾淨,並確認作業完成後,拉拉繩索通知下方操作捲揚機人員把空車拉下山,而原來架上的空車再由右邊軌道讓獨眼小僧拉回礦場,每日周而復始。石渣之所以需兩段式處理,是因為從煤場由獨眼小僧拉送礦車之軌道與坑口出來往捨石山上的軌道並不相同,所以需要透過一次轉折作業才能完成。一般在大型礦場才有捲揚機拉往捨石山上之機械處理方式,新平溪煤礦屬於臺揚煤礦的一個分支,後來賣給私人機構,設備基本上就遺留下來繼續使用。這張照片除了完整詮釋歷史性意義,最重要的是兩位下工的女工踩著輕快的腳步回家,讓整張作品有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