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漳泉族群的和解

漳泉族群的和解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咸豐九年(1859年),林維讓、林維源兄弟是板橋漳州人的領袖,看到死去的親友或是傷重的鄉親們,心中十分悲痛,如果漳州人與泉州人的仇恨,一直不能化解,不僅死者無法安息,活著的人也都要無時活在械鬥的恐懼中。因此他們與泉州人的領袖之一-莊正共同設立「大觀義學」,免費提供地方人士或小孩子們讀書,甚至還供給生活費,讓到義學讀書的人無後顧之憂,專心向學。希望藉由教育的力量,化解雙方對彼此認識上的誤差,又提供互相往來的機會,在書社裡,以詩文會友,促進地方人士的和諧。林維讓又將其妹妹許配與莊正。往後數十年,以新莊艋舺為首的台北地區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漳泉械鬥,即使偶有誤會,也比較容易化解。1895乙未割台後台灣社會逐漸走向近代化、殖民化與法治化,也進而凝聚出新的「台灣人」意識,過去以原鄉情結為中心的「分類械鬥」問題,乃自然而然地消失殆跡。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0.0
所在地-經度
0.0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新莊、板橋、萬華
資料來源
俎豆同榮:紀頂下郊拚的先人們 ( 王湘琦。 聯合文學) 清代台灣分類械鬥之研究 (林偉盛)
撰寫者
林尚駒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